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河南中医学院使中医药文化在引导学生成为“大医”中绽 放 競 开
2014-09-30 16:06   关工委秘书处

河南中医学院使中医药文化

在引导学生成为“大医”中

韩进武

河南是张仲景的故乡,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十几年来,河南中医学院作为河南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学习研究采取多种方式展示中医药文化,并与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大医”的目标相结合,形成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观之,为之骄傲,使之振奋。

人物雕塑,使古代众多医家进入人们眼帘。

河南中医学院继在老校区建成中医名家雕塑墙廊之后,又在新校区南大门广场安放了张仲景的巨幅塑像,并修建了“反映张仲景生平、学术思想、代表著作的背景墙”。与此对应,在北门内又建成了“神农山”,并树起了李时珍塑像,且配以百草园。这种南有仲景广场,北有神农百草的景观,使中医药文化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也为同学们成为大医树立了奋斗目标。

“影视”塑造了中医人的光辉性形象。

2008年以来,河南中医学院注意对学院发展史和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进行研究总结。继2010年由郑玉玲、张丽霞等同志创作出了反映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精湛医技,一心为患者的《精诚大医》之后。2012年他们又创作了反映老一代中医人为河南中医学院创建付出艰辛劳动的纪录片《河南中医学院1958》。这两部电影已作为新生必看的入学教育片。其中《精诚大医》还获得了第十六届国际家庭电影最佳启蒙等两个奖项。影片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成功塑造了个人和群体老一代中医药学专家成长、奋斗、成功的光辉形象。首先是尽大医之责,救民于水火。《精诚大医》再现了国医大师李振华医病不分男女老幼、出身贵贱、种族国别,总是笑脸相迎,药到病除。尤其在五十年代末遇到流脑重大疫情和1970年的乙型脑炎大流行。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用中药有效控制住了疫情,丞救了成百上千名儿童的生命,被群众誉为“小神仙”;其二是艰苦创业。《河南中医学院1958》,再现了1958年到河南中医学院工作的老一辈中医人,风餐露宿,脱坯建房,艰辛创业的群体形象。一幕幕感人的故事,使中医药教育和临床实践在特定的范围、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员中得到了升华。老师们艰苦奋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热情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使许多同学观后感动的流下了眼泪,身边的老师,积极创业,不懈努力现身中医事业的活生生的事实,为同学们成为大医增加了精神动力。

书画艺术使中医药文化在校园展现

中医在长期的保民安康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大量的富有哲理的医学理论,如“四大经典”等。为了把这些重要理论艺术的再现出来,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使师生从中吸取营养。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为此建立了书法创作小组。书法创作小组按照学院的统一安排,结合文化建设目标,举办书画展,进行书法培训,创作反映中医药文化的作品1000余幅。这些作品已经装饰到了学生教室,机关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活动场所。千余幅书法作品从两个方面集中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展示。

其一,展现经典著作,名言名句。如朱忠宝教授创作的行草六扇屏“苍生大医”,反映了要成为大医“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王振超同志则把素问中上古天真论的“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用秀丽的隶书清晰的表现了出来。对于“君相二火”,韩进武同志则用小篆字体,四扇屏的形式表现,显得庄重大方,耳目一新。

其二,总结医疗经验,创新医疗理论。如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总结一生的经验,创作出了“医道需深研,四大经典精于辨证理治,执和致平,法无常法,方有别,国无界”。提出了医疗处方虽有不同,但作为医生医治病人是不分国界的观点;孙建中教授则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要成为大医,需要通文、通医、通理、高悟性”的三通一高大医论;“人老就怕病来缠,良方奥秘实为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韩进武同志从气血的变化得出了“只要内存正气,就可预防病患缠人”的新正气歌。

千余幅书法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截止目前,这些反映中医药文化的书法作品已全部进入文化建设领域。现在,只要你走进河南中医学院的机关会议室,学生教室等公共场所,中医药经典和富有哲理的医学观点便会映入你的眼帘。当你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中医药文化也随之扎根开花了。

中药标本进入文化领域,为校园文化增添光彩。

生长于大自然的中草药,仅《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物就有1892种,如果只靠抽象的药谱,记忆辩识均较为困难。而识记中药又是成为大医的基础。这些年来,河南中医学院为了利于同学们辨认记忆中草药,在提高中草药标本的艺术包装上下功夫,从三个渠道进行了积极努力。

(1)水浸标本。就是将采集的中草药装进瓶子里,加入配制的药水,使药物能长久保存,不塌架子,不变颜色,始终保持药物生气勃勃的原型。中草药的果和花本身就有一种自然美,加之整理修整装进了瓶子里,便成为了十分美观的艺术品,这种对于药物标本形象的艺术加工,不但有利于学生识记,而且也成为了办公室,实验室的装饰品,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并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2)腊叶标本。就是把药物的根、茎、叶风干后,按照药物生长的原样摆放在特制的像框里,这种药物标本造型具有真实的自然美。现在这种框式标本,已在学生教室,办公区域的相关方位摆放出来。观之,既美观,又自然新奇。

(3)药照标本。这是中药教授董承明等在带领学生实习时,在实习基地实拍的中药放大照,标有药名、功能、产地、科别、识记非常方便。药物结的果,开的花,茂密的绿叶。一张张照片,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装饰在文化区域使其显示出独有的风采。

在河南中医学院还有一批老专家教授在探索中医药学的奥秘,力求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如徐敬生教授所著的“医林掌故”,从医史记闻、大医精诚、本草荟萃等十五个方面,记述了许多医家和中医药知识的掌故,这些掌故发人深思,启迪智慧,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颇有教育意义。朱忠宝教授编著的“英语中药图谱故事”出版社几次编印,深受国内外读者和同学们的青睐。

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医学,有着丰富深厚的底蕴,河南中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全校师生的精心培育下,通过影视、书画、中药标本,人物雕刻,及对古代医学的深层挖掘,使中医药文化形成了百花盛开的温床。它充分展现大医,从多个侧面引导同学们学习大医,使大医的医德医风在同学们的成长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的深入人心,河南中医学院的中医药文化在与同学们健康成长的结合中必将盛开的更加靓丽。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