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谈谈教学中的授课方法和具体环节
2015-12-06 15:30   msc

 

侯士良教授简介:侯士良,男,70周岁,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曾培养硕士、博士及学术传承人多名。现任河南省保健协会副会长;食疗养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常务理事。近获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

 

谈谈教学中的授课方法和具体环节

 

侯士良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

本人从教46年,回顾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和亲身经历,就教学这一重大课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和体会,借此与大家共同研讨。

教师是光荣神圣的职业,所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主要工作是教学(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到教人先教己,所以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人表率。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能耐得寂寞,吃苦耐劳,甘为人梯,做到矢志不移,爱岗敬业。

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从教学实践中学习提高,不断充实增长自己的知识。教师要使学生获得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知识要丰富,要有一定深度。所以,教师就要不懈努力,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

职业道德,做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对自己的学生,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善于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哺育新人。正确对待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要有圣人胸怀,菩萨心肠,耐心教育和感化,育苗成长以获春华秋实。注意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学理论上讲,要教好某门课,就要谙熟《教学大纲》和在充分理解相应教材的前提下备好课。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准确地完成这一过程,教学质量才能保证。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科学的授课方法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换言之,专业知识,不能取代教学方法,二者并不能当成一码事(常听说某某肚里有知识,倒不出来)。专业知识是我们要讲授的内容,它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传授给学生。因此,科学的授课方法之掌握与否,往往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当然,假若只注意了教授法,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精通和一定水平的掌握,亦同样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个人在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不成熟体会:

(一)讲一备十,弄清三点

60年代初,中医学院对学生提出要背诵,提倡朗朗读书声。教师要讲授给学生知识,自己就应付出十倍的努力。提高所教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看关键是抓好课堂讲授,要讲好课,首先就要认真备课。做到讲一备十。即从基本情况、目的要求、教材内容、编写方法、讲授方法、教学语言、图表实物、百家之言、前课复习、锤炼讲稿等10个方面进行准备。如熟悉教材,应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部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楚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除什么是重点、难点和疑点;对教材中的名词、术语、概念等,都要做到准确阐述,绝不能带有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解释上讲台。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讲清楚疑点?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者且当融会贯通。如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总论部分的性能和用法一章,以及各论中每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内容,应重点阐述。而且要把总论中的理论,用到各论中药物功能中去述理(讲清功能的认识是根据它的药性)。突破难点如“骨蒸夜热”和“夜热早凉”机理解释。讲清如辛温之荆芥治上焦风热证的道理。其次如胸中懊恼、怔忡等名词及清痰、化痰、降痰、豁痰、坠痰等术语,也要讲清楚。一般说,对于本科学生,基础知识尚少,没有接触过临床,讲课时就要在讲清楚理论的基础上,有目的的举出一个生动、完整、准确的典故、趣事或病例,用以验证理论、提高兴趣、扩大思路。(如讲浮萍发汗祛风作用之强时引《本草纲目》中浮萍之“去风丹”诗。墓头回之命名,牵牛之命名等趣事。)把中药文化知识引进到讲课内容中,以提高兴趣增强效果。对于中医师提高班,他们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课时,又要结合临床,把理论讲深讲透。同时,举出些常见病例,帮助他们提高理论认识,借以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提高理论水平。以使他们从“不识庐山真面目”,进而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地。

(二)要善于抓住“概念”讲深讲透讲明白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是人脑反应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而合理的思维来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取决于清晰的概念。

要具有正确的思维,首先要看它“概念”是否正确。《形式逻辑》一书中有段论述:“人们必须先具有关于某事物的概念,然后才能作出关于对某事物的认识、判断、推理和论证”。依次而论,任何理论与知识,它的基本细胞是“概念”,所以,对于所有知识来说,“概念”则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因而,首先讲好涉及本门专业课程的全部“概念”,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最初标志,也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谈一下我过去的体会,教《中药学》第一个概念,就是何谓中药?起初几年,教学中我按照书上的内容,条文式地正面回答这个问题,逐字逐句地写在黑板上,自己以为认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事后发觉,这样讲平平淡淡,没有引起同学们的兴趣。通过考试等来检查教学效果,(考试中出这个题目,总是回答不理想,甚至可看出概念模糊,出现笑话或较多错误),总是不能获满意成绩。发觉这个概念没讲好,学生只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它。此后,我改变了方法,采用了问答式、比较式的讲授法。首先列举出中医学院学生学过中药,回答不出什么是中药这个概念的例子,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关注,进而提出何谓中药?什么是西药?怎样理解草药和中草药?向大家发问,调动思考和情绪。接着又讲出有人说“中医使用的药物称为中药,西药使用的药物称为西药,草医使用的药物称之为草药”,问同学们这样说法对不对?结果是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在积极思考,认真捉摸,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时我就明确表态,回答是不正确的。并阐述为什么不正确。紧接着又举出一种答案:凡中国出产的药物称之为中药,西洋出产的药物称之为西药,乡土出的为草药。让大家回答对不对?为什么?当然,这个答案也不正确。(有许多中药如高丽参、西洋参、安息香、乳香、没药等不产于中国也是中药;中药产自全国各地,山野田间都有,离不了乡土)。此时,同学们急切地希望了解究竟何谓中药?教师因势利导,讲述(并板书)出中药的正确概念,并说明与西药、草药本质上的区别,使大家听得入神、记得认真。课后一致反映,这样讲课,明白清楚、澄清了各种易混淆的概念,印象深刻,容易记忆。有的同学下课后交谈,竖起大拇指:“真棒”。

通过对上述“中药”概念的教学体会到两点:

1、中药学和其他各门学科一样,有许多基本概念,讲好这些概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它的重要性犹如数理化定律公式一样,如果定律公式都不理解,那就根本谈不上学得主动,灵活运用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应重视并把握基本概念的讲解,力争做到课后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讲好概念,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一般不宜采用平铺直叙讲法。根据辩证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正确的观点是与错误观点斗争中产生的”等原理,一方面先充分利用对比的方法,把几个类似的概念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予以区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住一些概念的含义,运用时就不会张冠李戴,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讲解正确的概念之前;尽可能把一些错误的观点,容易混淆的观点提出来,让大家进行理解判断,使正确的概念在排除各种错误的观点中建立起来,实现引起重视,理解透彻,记忆牢固。

(三)要善于处理好教材的连贯性

教材的连贯性,是指本学科与基础理论相关内容的联系,以及本学科前后章节有关部分的联系,使之构成知识的连贯和统一。处理好这个问题,能得到两个收益:一是温故知新;二是前呼后应,加强记忆。

授课过程中强调前后联系,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已(凯洛夫教学法中环节之一:复习旧课)。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回忆,一带而过,只能起到“温故”的作用,它不会在此基础上“知新”。就拿中药理论核心:药物性能,涉及到的内容“四气五味”等等,贯穿一个基本主线“阴阳”,这一内容《中医学基础》讲了,内、外、妇、儿各科用药都要体现它;而中药学本身就是讲中药药性的,或者说就是讲中药治病的道理的,当然根基也就在这里,一点离不开它。但是,回顾过去教学中,存在着主线未能突出,前后(比如总论和各论)不连贯的问题。总论和各论联系甚少,理论内容不能用以指导学习和掌握各论中众多药物的实践。这样结果使学生感到内容多,难以记,记住后边忘了前边,缺乏理性,甚至认为枯燥乏味,造成兴趣低,效果差,费劲大,学生受益平平。怎样才能形成连贯的、系统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是教师应该花费心思做到的。否则,就实现不了好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中药学教学一定要在中医药基本理论上引申、展开。记得关于中药为啥能治病的问题,也曾以举例形式提出让同学们回答:有的说“因为能治病,所以能治病”,有的说“是药还能不治病”等等,均不能以中医药的道理讲明白这个问题。考虑到这也是中药药理的核心,理论的重点必须讲清楚。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结合中基理论从“阴阳”说起,中医总体上认为人体分阴阳:生理上“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病理的“阳偏盛则阴受损,阴偏盛则阳受害”,“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总之阴阳是理论总纲。中药治病的总道理:“调和阴阳,制其盛衰,使之平衡”。这样的联系是必要的,既重温(中基),又不矛盾,且有新意。又如中药总论的性味等理论,就要联系各论的每个章节,指出其理论重点,如解表药的辛散走表,清热药的寒清、苦降等等,找出规律,指明重点,便于掌握和应用。收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

对于教学中体现教材的系统性与连贯性问题,国外教育家十分重视。他们认为:“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仅受科学的逻辑性所制约,也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即学习要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所制约”。所以,中药各科教学亦应体现这种制约,教师处理好教材的连贯性,让学生体会到其理论是完整的,掌握它必须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低水平到高水平。这样的主导思想对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主动性亦是有益的。

(四)要善于运用归纳法

要完成对任何事物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由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到诸种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就必须正确运用归纳法。引申而言,在教学上运用归纳法的目的,意在把复杂的归纳为简单的;把散在或无明显规律的归纳为集中的、带有明显特点的内容,以展现在学生面前。一般归纳法可采用“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多采用图、表等形式。举例如“中药功用归纳表”。笔者体会,教学中运用归纳法,应该多从内涵角度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的事物或现象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规律的推理”。亦可解释为,针对事物本身特点和规律,把多字义的尽量变为少字义的要点来加以掌握。这就需要正确的运用“分析”与“综合”这两个方向相反的思维过程。比如对一味中药讲解要从药性(性味、归经)分析其功能(作用),又由功能来分析其所主治病症。但对一章药物就要抽提出其药性、作用和主治病症的共性内容,还要找出其个性特殊作用和特殊治症及应用特点。使学生即可一目了然掌握重点和规律,又可以执简驭繁地记忆和运用药物。显然,归纳推理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课堂吸收率和学习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五)要善于情理呼唤,形声并举,调动学生积极性

记得某师范某老师上课人总是稀稀拉拉,后来学校实行点名制,这一办法确实起作用,到课的同学明显增多了。因为校规中明文规定旷课达一定量即予以处分。然而,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些学生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记课堂笔记,老师上面讲课,学生下面看小说。

与此相对的教室里,并没有点名,却能上满座,原因何在?并非那位老师是实权人物,也不是学生怕老师。只是学生觉得上他的课能实实在在学点东西,是一种享受,不上课则是一种损失,所以情绪高涨,精力集中。

为什么有如此反差呢?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或不高,原因很多。但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有相当直接关系。教学内容陈旧乏味,教学方法欠当,课堂气氛沉闷死板等等是其原因。

靠点名治学生逃课终非善策,倒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其学习热情,同时,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教师是位有魅力的艺术家,其课堂就是个充满吸引力的生动世界。

“传道、授业、解惑”,乃教师的职责。怎样打开学生思维的路子?作为教师就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借以唤起学生心灵中的光和热。如讲第一堂课《中药学》的课前报告时,首先应融和着自己对专业酷爱的情感。中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从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广阔的药源,繁多的品种,广泛的应用,显著的疗效,深远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层层深化。如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修撰举世名著《本草纲目》的光辉史例,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激励他们早日达到成才的彼岸。同时,结合具体内容,不断对学生进行医药职业道德的教育,力求将思想性与知识性熔于一炉,做到既教书,又教人。

有声的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最主要、最经常运用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主要表现在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能尽量做到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抽象的感念具体化,把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把繁冗的东西条理化,使整个教学内容“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朱熹语)。表达的技巧包括语句的选择,语气的运用和语感的掌握。如一般讲课多用陈述句,但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则可适当使用反问或设问句,以避免平铺直叙;在语气方面,应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至于语感,应给人以自然、流畅、舒缓的感觉,既不要拿腔拿调,慢条斯理,也不要连珠炮式如打机关枪,使人耳不睱听;至于无原则地说些笑话,或过多的扯娴,既浪费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影响课堂的严肃性,应当废止。

另外,形象直观。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则是经常运用的,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可以捉摸、想象到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声形并举法,就能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方能把他们引入思维的海洋,做到聚精会神地听讲,教师的举动在学生记忆的荧光屏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像。例如,教师上台(视讲台为戏台),首先要有充沛的精力,感情要丰富,音量要充足,并辅以适当的手势、姿势,才能以声传情,以动传神。其语言要有节奏感,要缓急适度。每句话之间要有必要的停顿,面部要有丰富的表情。对于需要作笔记的地方,要运用逻辑重音,拉长音节,放慢速度,做较长的停顿,加以重复。这种方法事前向学生交代一次,尔后,学生就自然地能从突出的逻辑重音中记下要记录的内容,师生默契配合。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机械的重复教材,一章一节,按顺序讲说,联系实际少,个人见解少,基本上属于“照本宣科”式;二是罗列材料,旁征博引,随意发挥,没有重点,基本上属于“海阔天空”式;三是备课充分,周密设计,内容丰富,联系实际,讲得生动,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据大纲精神,确定重点难点,注意前后课的衔接,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综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口、眼并用,设置什么疑问,选择哪些实例,怎样联系临床,请什么样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以及课堂时间的支配,课堂气氛的调节,板书的安排,作业及参考书的布置等等,都有精心安排,事先设计。最后还要想到绝不拖堂,按时下课。事前有这张教案设计蓝图,就能教的生动,学的主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要讲教学方法,可说多得很,有经验的教师各有高招绝技。但其总的原则应该是施其所需,补其不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灵活多样,教学相长。要做到这样,就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知识,推陈出新,不断充实。正如宋代教育家朱熹所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明如镜,关键在于源头活水;方法用得当,关键还需知识渊博。熟能生巧,“巧”就是方法。

最后祝愿大家精诚敬业,早成巨匠大师,开创中医药教育辉煌伟业。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