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青蓝工程>>正文
关于“督学”的一点设想和建议
2017-07-05 10:55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段振离

 

关于“督学”的一点设想和建议

河南中医药大学督导团段振离

    督导包含督教、督学、督管。我校自建立督导团以来,对“督教”做了大量

工作,包括听课、课后反馈,教学大奖赛当评委,每学期审阅、评价试卷,召开

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这对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中医、

中药学科质量认证以及更名中医药大学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在“督学”、“督管”方面,似乎还是薄弱环节。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整

体而言,远没有“督教”那么细致、深刻。

    督学涉及的范围很广,与督教、督管也有一些交叉和重叠,这都是需要认真

思考与研究的。近年来,在督导工作中,我对督学有一些思考和设想,现不揣冒

昧,将自己的设想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我们现在是以中医药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涉及到医、文、理、工、管各

个大学科,限于篇幅,现仅对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就目前的课程设置而言,只要全部掌握,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是没有

问题的。但要成为一个中医大家,一个不仅继承、而且创新的医学家,似乎还有

些欠缺。因为中医大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像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那样,

涉猎广泛、学业深厚,在学术上能够有所建树。这就需要从课程设置上着手。

    首先,课程设置要“博”。这是由中医专业的历史、特性和中医人才的知识

结构所决定的。在目前课程设置下,还需要增加医学天文学、医学气象学、环境

科学、医学心理学、营养学、书法(包括硬笔书法)、绘画、古代文学概论(包

括诗词歌赋、古典小说等)以及中国历史(不仅仅是医学史)等。我们将这些总

称为“多学科”,可以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提供适当的学分。若教学时间

不够,也可以将某些学科作为系列学术讲座。其中特别强调的是“仲景传承班”,

更应该如此。当然,这些必须在学好专业课、主干课的前提下进行。

    纵观我校的课程表,发现有的专业尚有不少自习课,这些完全可以占用一部

分。据我了解,我校一部分优秀学生觉得提供的知识“吃不饱”,他们有旺盛的

精力,充裕的时间,也有很高的智商,学习一些多学科知识,完全可以办得到。

如此,可以预测,将来会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中医药人才。

 扩大知识面,对于临床中医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知识要渊博,“渊”是

深,“博”是广。中医的主干课要学深、学透,同时要涉猎中医课程之外的“多

学科”,力求广博。“博”,还可促进“渊”,因为从本质上讲,各个学科都是相通

的,也是相互促进的。好的文学程度能够更好地学习医学,特别是中医。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古代天文学知识。由于古代观测太阳、

月亮、星系的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通过观察,又发现气象异常

对疾病的影响。这又逐步形成了外感六淫的理论,成为中医病因学说中的主要内

容之一。

    我国第一次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在公元前43年的东汉,而在国外,直到

1843年才由施瓦布指出了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性。太阳黑子的变化与人体疾病

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太阳活动的黑子期,将产生比平常强烈得多的辐射,

包括紫外线、x线、无线电波和大量的粒子辐射,这就必然对地球磁场进行干扰,

影响地球气候,并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对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影响最大。

    我们知道,日为阳,月为阴,当日全食时,阳气衰弱,人体的抵抗力下降,

容易罹患疾病。有学者观察了5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现他们的症状在日全食

时加重,其中阳虚者以畏寒现象最为明显,而且会延长3~4天。用脉象仪描记发

现,日食后脉多转沉、变缓,这与古医籍记载的“阳气者,若天与日”相一致。

    《内经》又明确指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

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注而卫气沉。”所以“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

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现代的有关资料也表明,冬季有85%以上的死亡率高峰的前5天内有冷锋经过。冷锋是导致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天气系统。对于心血管病来说,往往在冷锋过境后两天内死亡率达到高峰,脑血管病多在冷锋过境后一天和五天个各出现一个死亡高峰。

    再如环境科学,或者说“地土方宜学”,与人体健康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如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源性心脏病等,寒冷的北方比温暖的南方发病率高

得多;风湿热的发病率,以寒冷的东北、华北为最高,而华南地区最低。鼻咽癌

在华南地区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广东,所以又称为“粤癌”。大骨节病是我国北

方地区的地方病,但在北方的发病率也不平衡,大部分病例发生于山岳丘陵及山

谷低凹潮湿地带,在辽阔的平原地区甚为少见。另一个地方病克山病主要分布在

荒僻的山岳、高原的农村,城市和滨海地区则很少见。例子无须多举,总之,地

土方宜对疾病的影响是巨大的。

    读一下中国医学史,你会发现古代的医学家,大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有“不

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张仲景的《伤寒论序》,学术价值自不待言,仅仅

从文学角度看,就是一篇绝妙的好文,概论大意、画龙点睛;描述准确、语重心

长;言简意赅、富有文采;逻辑性强、无懈可击;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文学价值

也是非常高的。倘若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决写不出这样的好文。明清之际的医

学家傅山(字青主)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他不仅是著名医学家,

而且精通“经学诸子和佛道之学,兼攻诗文、书画、金石”。可谓是博学多才,

这些医学之外的学问对于它的医学成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隋唐时代的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据记载,他“博涉经

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对医德曾有精辟的论述,这又属于伦理学范畴。金元

时代的朱丹溪,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徐灵胎……,都是这样,不仅医术高明,

而且皆是大学问家。

    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医师,必须懂得天文学、气象学、环境科学……。书法也

必须练好,写出的病历,开出的处方,不仅符合医理、哲理,而且看起来就是一

篇书法作品,使患者叹为观止,钦佩医生的学识,未曾服药,疾病已经好了三分。

假若字迹拙劣、歪歪扭扭,甚至有错别字,病人首先就怀疑医生的水平。现代都

用电脑打字,即使是这样,也要求语句通顺、用词严谨、富有逻辑、科学性强,

从中可以看出医生文字水平的高低。非常遗憾,社会上有些医生,连“语文关”

都没有过。

    关于医生的学识,古医籍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

可以为医矣!”就是说,若不懂得天之六气,地之节气,病气的虚实,就不能作

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按学科划分,中医专业属于理科,但同时又有较多的文科部分,所以我们的

招生是文理兼收。这一点与西医有较大的区别,西医是纯理科。但我认为,既然

是临床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那么即使是西医,也应该有较多的文学修养。譬

如,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歌赋、古典小说等等。

其实,细细品读古典小说,尤其是四大名著。里面都有许多医药学知识。这

也不奇怪,文学是“人学”,既然是人,必然有生老病死,这就天然地与医学结

下了不解之缘。仅以《红楼梦》为例,有统计指出,该书涉及医药卫生知识的有

290多处,使用的医学术语161条,描写的疾病114种,中医病案13个,方剂

45个,中药125种,西药3种。在文革时期,很多小说都禁止阅读了,唯独《红

楼梦》还在继续出版,这决不是偶然的。

    再如《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巨著,全书洋洋一百几十万言,分为

52卷,16部,62类,载药1892种,绘图1160幅,收集方剂11096则;涵盖了

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农学、林学、人类学、地理学、乐府诸家、民间传说、

历史掌故……。这样的医药学巨著,按《明史》记载,李时珍是“穷搜博采,芟

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读书十年,不出户庭”、

“长耽典籍,若啖蔗饴”,而且读书涉猎极广:“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

传、声韵农圃医卜星象、乐府诸家……”。可见这800余家的图书,牵涉到当时

的各个学科,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被后代称为“百科全书”。试问,没

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写出《本草纲目》吗?

    历史进展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更快,学科门类更多,所以一个优秀的医生,

必须要博览群书、增长知识的积累,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我们中医药专业的

大学生,除了认真学习医药学知识之外,还应该学习上面所说的医药相关的知识,

将来才能成为一个21世纪的优秀医生。

    具体地讲,在我校,对中医药类的各个专业,尤其是仲景传承班,应适当开

设一些医学相关的选修课,起码应该安排一些相关学科的学术讲座,进行多学科

教学,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再退后一步,若以上都办不到,那么学生应该到图

书馆借阅以上说的各种书籍,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将

知识学活,触类旁通。总而言之,在学生时代,尽量广泛地摄取多学科知识,学

习李时珍,“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因为这些知识是一个优秀医生所必备的。

    以上设想和建议,请同仁指正,供领导参考。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