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往事回忆>>正文
我的母亲
2016-05-06 10:22   秘书处

 

二、我的母亲

 

赵文哲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工会主席

 

从我母亲生我到我母亲离我而去,不过十四年的时间,如果从我记事儿算起,我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更短,也就是十年左右。但我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非常高大,在我的脑海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我母亲,杜玉琳,集勤劳、善良、朴实、忠厚等我国传统女性的所有优点于一身,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代表。

我母亲的人缘关系很好,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虽然家里贫寒,但她有求必应,出手大方,所以平时乡里乡亲的都喜欢和她交往。早上吃饭时,大家都好端着饭碗蹲在我家院子里吃。大家吃着、说着、笑着,热热闹闹。

我父亲不在家,中日战争爆发后,我父亲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音信,我母亲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唯一的依靠。

在地里,她勤耕细作,从春忙到夏,从秋忙到冬,无声无息地、脚踏实地地、默默地耕耘劳作。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等我们三个小孩子睡下,她把我们反锁在屋里,独自到地里去看护庄稼或收割庄稼。我们家南边的二亩半刀把地紧挨着乱葬坟地,狗为争尸,狂咬乱叫,我母亲若无其事,一点都不害怕。

除了地里的活,还有家里的事,还有三个活生生的孩子需要她照料、呵护、养育。哪一点想不到都不行,因为没有人去替她想,替她做。为了生计,她纺花织布一夜又一夜,通霄达旦。有多少次我夜里醒来时,看不到煤油灯的亮光,只听见漆黑的夜里纺花或织布声。每每这时,我都会梦呓似地说:“妈,早点睡吧,明天还得千活呢”,然后就又进入了梦乡。

在我离开农村老家到城市来的时候,我怀着美丽的憧憬和幻想,但事实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我们全家吃我父亲几十块钱的工资,生活过得异常紧张和困难。为了缓解这种窘迫的景况,我母亲除了操持家务外,还给人家洗洗衣服什么的,以补贴家用。在郑州大东胡同居住时,全家住一间房,房里还垒个大煤火。几口人就睡在一张大床上。每天早上,我母亲天不明就起来给我们做饭。每天的早饭都是一大铁锅较稠的小米饭。每个人扒一碗就去上班、上学了。有剩的我母亲就吃,没有剩的就等下一顿。常年的愁苦和劳累,使我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皱纹爬上了眉头,头上长出了白发,本来挺直的身体成了弓形,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看上去就如五十开外的老太太。

终有一天,我母亲的身体支持不住了。早上,她照例把煤火捅开,把一大铁锅水端到煤火上,这时她觉得难受就躺到了床上,这一躺就再也没能起来。一开始,我赶紧给她沏了一碗藕粉喂她,第一匙咽了,第二匙就咽不下去了,只听到她喉咙里呼噜呼噜的响声。医生看了说是肺结核。五十年代初,肺结核和现在的癌症一样,都是不治之症,医生让准备后事。我母亲的呼吸持续到第二天晚上。当我母亲咽气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好像天蹋了下来,我呼喊着:“妈,你不能走啊,你不能不管我们呀,我们今后还怎么活呀!……”我哭得声嘶力竭,后来再也哭不出声了。我哥在旁边安慰我说:“不要怕,以前怎么样以后还怎么样,今后,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你饿着。”以后我哥嫂履行了他(她)们的诺言,在生活上一直关心我,还供我大学毕业,这又是后话。

待我母亲的后事处理完,我上学班主任黎惠民老师问起这事时,我又大哭了一场。黎老师安慰我说:“我与你是同命相怜,我也是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以后要学坚强些,好好学习”。谁关心我,我都不会忘了她。在我上大学期间每年暑假,我还都到郑铁一小去看望她。写到这里,我心里发酸,几次掉下眼泪。我母亲长得像我姥姥,我长得像我母亲,在我的身上,我母亲的遗传基因比较多,我非常爱我的母亲。

我母亲是累死的。但她在我们几个儿女面前从来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这可能就是中国伟大母亲的博大胸怀吧。

我想,世界上什么人最伟大,我说,是女人,是生过孩子,养过孩子的女人,是一步一步把孩子培养成才的女人,这就是伟大的母亲!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如高山,如大海。如果感恩的话,是一辈子也感不尽的。所以我在这里奉劝这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爱你们的母亲吧,她们是这世界上最无私、最勤劳、最善良、最伟大的人,没有她们,就没有了所有的孩子们,就没有了整个人类,也就没有了绚丽多彩的世界!

回忆我母亲,自然就想起了我姥姥。因为她对我、对我们家太好了,也可以说有恩于我们。我姥姥家在我们庄南边,中间隔三、四个村子,是城南八里金寨村。她家也不富裕,但也经常接济我家,特别是我舅,在播种和收割时都来帮我家的忙,有时候饭都不吃就回去了,因为他看着他姐带着几个小孩生活得不容易。我经常住姥姥家,麦收时我在那儿拾麦。回我家时姥姥让我把我拾的麦带回家。奇怪的是,我每次拾的麦都比我表弟多,后来我才发现是我姥姥偷偷地从她家的麦囤里舀出来给我添进去的。说实在的,我姥姥对我比对她亲孙子还亲呢。俗话说:“外甥是姥姥家的狗,吃了就走”。我虽然不是这样,但我为没有给姥姥送终而感到遗憾。我最后一次见我姥姥是在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在我母亲得了肺结核快不行的时候,我父亲给我姥姥发了电报。我姥姥接着电报就往郑州赶,当时(一九五三年)交通不便,从老家到郑州又那么远,等到我姥姥赶到郑州,我母亲已经咽气了。据说,我姥姥有两个女儿,都是在没有见最后一面,说最后一句话的情况下去世的。她回家后很伤心,整日郁闷不乐,不久得了食道癌去世了。当时我还小,还在上小学,没有自立自理能力,所以也没有能够回去看她最后一眼,现在想起来还十分难过。

身教胜于言教。我母亲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在我们兄妹中深深扎根,不断影响着我们健康成长。

我哥受影响最早,也最大。十二、三岁就挑起了家里的大梁。我家离南关近,我哥晚上到南关的车马店里拾牲口粪,到第二天早上开始往家挑,一夜拾的粪就积个小粪堆。除此之外,也经常起早到野地里去拾大粪(即人粪),有时候我也跟他一块去。然后把拾的大粪挑到大粪场去换些红薯或萝卜带回家煮煮充饥。

每年到庄稼收割完毕往家运时,都是我哥用小推车(独轮木车)往家一车一车地推。有时我也在车前绑条绳帮哥哥拉车。由于年龄小,可能才七岁,再加上个儿小力薄,有一次还闹了个笑话,拉车的反倒被车轮碾着了脚后根,让我哥哭笑不得。这件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我在郑州上小学时,有时候早饭不够吃,(未完、待续)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