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往事回忆>>正文
我校老红军——————程寿连的故事
2020-06-18 17:04 程延安 程伟华 

 

程寿连,19091214日出生于河南商城余集,193122岁参加红军致力于土地革命运动和抗日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运动60余年。自1934年从大别山参加当时在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开始,一路走下来,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全国解放,新中国建立,新中国建设,他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为中国独立兴盛和人民的幸福立下了汗马功劳。

1 参加红军

程寿连出生在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区的商城县余集乡一个小村落里,当时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全家人靠给地主老财干农活吃饭,给人做砖瓦窑当挑夫,终日劳作,仍吃不饱穿不暖。

程寿连的父亲程运祥是程氏家中老四,生来个高魁梧,以为人做砖瓦窑做挑夫为业,特别能干,一般人一次拓五个砖坯,他一次八个砖坯,一般人三尺扁担挑一百来斤,他五尺扁担挑二百多斤,虽有娶妻育有四子一女帮忙,但还是难以维持全家生计,全家七口人只有三条补了又补的裤子,谁出去干活儿谁穿,其他人只能呆在家里。由于地主老财经常拖欠劳动报酬,导致家中生计难以为继,因经常讨要劳动报酬而引起乡绅不满,遂请两桌客引众打手围上来要收拾程运祥。谁知程运祥毫无畏惧,抄起五尺长的特宽大扁担哗哗啦啦轮一圈,吓得一群乌合之众立刻做鸟兽散。但他家里的老二老三程寿金程寿水两个儿子没有能活下来,具体情节已不可考了……。家里儿女活下来的只有:老大程寿奎娶妻生了两个孩子,老四程寿连二十多岁仍然孓然一身未有婚娶,老五程寿荣七岁卖去他乡李姓人家做童养媳。

程寿连21岁那年除夕,地主老财欠工钱不给,家中无米过年,程寿连的妈妈让他出去借点儿米过年,跑去财主家借米不给,跑遍邻居家都没有米,跑妹妹嫁的亲家仅借来两斗豌豆,无奈晚上去湖里抓了一条大鱼,回来和豌豆一起煮来吃,没有盐没有油,寡淡无味腥气窜人,实在无法下咽。在信阳这样一个号称的鱼米之乡,一家几个棒劳力,居然一年到头全家过年都没能吃上一顿米饭,更添不上一件衣裤,这天下不公,普通老百姓的苦日子真是没法过下去了。

程寿连是个有个性有血性的贫苦青年,骨子里像他父亲不甘于忍受地主老财残酷的剥削压迫,又不愿低头做地主老财的保家丁,更不愿当帮助地主老财欺压百姓的国民党兵。他当挑夫挑着担子走南闯北,听到不少红军的传说,受到商南共产党组织农民暴动活动的影响,接受了苦难人民要当家作主的思想。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毅然告别家人,前往大别山中找红军参加革命队伍。那天晚上程寿连往南方向走进大别山,他爸爸程运祥连夜带着他妈妈往东方向安徽江西走,他大哥程寿奎连夜领着妻子挑着儿子女儿往西方向湖北走,以躲避保家丁及国民党兵的追杀……后来就没有音讯了。

(解放后通过组织派人回河南商城余集乡寻找父母兄嫂,回来人报告说:往东方向走的父母不知走到哪儿死在哪儿埋在哪儿,都不知道了;往西走的大哥大嫂跑到湖北武昌县五里界一个山沟沟里躲过了追杀侥幸活了下来,不过早已更名程寿宽了。(1972年回乡看他墓碑上名字是程寿宽)那里现在已繁衍了近百十口人家儿了……这是后话)

程寿连进大别山找到红军,由原名程寿正更名程寿连报名参加队伍。红军问程寿正:“你叫什么名字?”回答:“程寿连。”又问:“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回答说:“为了有饭吃,为了红军不打人不骂人,为了不让地主老财欺压老百姓”。接下来又问了三句话:“你怕苦吗?你怕死吗?你想家吗?”程寿连都坚定地一连回答了三个“不!”。 入伍考试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尔后,发给程寿连一顶八角帽,一个红布的五角星让自己缝到八角帽上去,一支步枪,三发子弹,就算正式入伍了。程寿连就这样悄悄地就跟着红军队伍走了。

那是1931年的春天。

(还有一说是:第二天,当我的爷爷奶奶找不到老四程寿连,就知道是悄悄跟着红军走了,一时乱了阵脚。当时正是国民党实行残酷的白色恐怖时期,谁家要是有人参加红军就要杀光全家。爷爷召集全家人聚集在一起紧急商议,决定举家离开这个村庄,往不同方向分散逃跑:爷爷奶奶东逃,大伯大娘往西跑,姑姑往北躲。这样,全家人侥幸逃脱了国民党军和保家丁的追杀。从此,我家人就全部从这个村子里消失了。直到解放后村子里仍然没有这家人或后代人回来。再后来老爸告诉我们,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热心帮助寻找,失散的一些亲人陆续找到了:大伯和大婶逃到了武昌郊区的梁子湖畔,姑姑逃到村子北面20多里路地方嫁了人家,至于爷爷奶奶逃到哪里了、死在哪里了、埋在哪里了?直到现在都不知道。2009年有人到商城余集乡看到了程运祥夫妇的墓,据说是好心的同族人给他们立的衣冠墓)

2  红军长征

程寿连入伍后所在的部队是红四方面军总保卫局,长征路上,他们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道路、侦察敌情、肃清敌特、保护大部队安全等,都是这些艰苦危险的任务。

红四方面军是张国焘带领的部队,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逃跑主义,红四方面军有着两次过草地的特殊经历。程寿连说,那些水草地茫茫无际,气候十分恶劣,变化无常,沼泽遍地,泥泞不堪。一路上到处是泥潭草潭,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陷下去了。有些还可以拉上来;如果陷的很深,越挣扎越往下陷,就再也拉不上来了。一路上没有人烟,也找不到粮食,饿很了会杀马匹煮来吃,煮皮带来吃,吃完了只能嚼草根充饥,一边走一边嚼草根,有些战士走着走着倒在地上,嘴里吐出来就是一团草根。晚上宿营,沼泽地不能躺下睡觉,就三个人一组背靠着背坐下,抱着枪坐着睡到到天明。有些战士因极度疲劳、饥饿、虚弱、浮肿,晚上睡下去第二天早上大家起来的时候,他们却永远地起不来了,其他战士只能默默地将他们放平在草地上,扛上他们的枪继续出发。老爸说,第二次过草地再次路过此地时,大家看到那些白骨时还能认出这堆白骨是谁、那堆白骨叫什么名字,那个连长手腕上的表已经成了锈铁圈……

(程寿连儿女们回忆:老爸给我们讲述的一个又一个情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和红军战士们心中的坚定信念。

为了永远不忘那段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历程,老爸把我们兄弟三人名字分别起为:万里、长征、延安。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问我们,你们兄弟三人的名字是在后来改的吧?我们总是带着骄傲的神情告诉他们说,我们弟兄三个一生下来就是这个名字,从没有改过。妹妹取名伟华更是寄托了老爸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热切期待。

 那时候我们还小,每到红军长征胜利周年纪念的时候,老爸都很想念他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常常会伤心地说,战友们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战斗,流血牺牲,就是为了今天的新中国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现在他们为之奋斗的革命成果实现了,但他们却没能看到,没能享受到。我能活到新中国成立,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是幸运的。你们能在这个国家、这个幸福的时代成长,更是幸运的。你们新一代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只有努力了,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了,才能对得起牺牲了的先烈,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现在的幸福生活……

老爸的这些话,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听过很多遍了,有时候也觉得有些啰嗦,但我们知道那是他灵魂深处的情感、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真心话语。现在,我们愿意再听十遍、百遍,但老爸已经永远的离开我们了。现在我只想说,我们要把他的反复叮咛永远地记在心里,作为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永恒的动力)

4 北上抗日

长征胜利后,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在川鄂西天全庐山一带打运动战。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程寿连冒着弹雨匍匐前进,弓着的右腿被一个炮弹皮打中,在大腿上、小腿上一下穿了4个洞,鲜血直流。随队的卫生员将程寿连拖到隐蔽的地方,把裤子撕开,把伤口周围的泥土清理干净,拿个树枝缠上些布条放程寿连嘴里咬着,而后就把一瓶碘酒分别往4个伤口处迅速倒下去,倒好以后再迅速把伤口包扎起来。当时没有经过任何麻醉处理的程寿连疼得撕心裂肺的,但他咬着牙没有大声喊叫,部队常说: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程寿连说,这个办法虽然残酷、令人疼痛得昏死过去,但在那时红军医院条件被戏称是“红汞碘酒,抹了就走”,在缺医少药、设施简陋的情况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为了防止以后感染,这还真是个最简单、实用的方法。要知道,在那个每天行军打仗的严峻形势下,伤口如果没有处理好感染了,人基本上就只有慢慢等死了。

等昏迷的程寿连醒过来的时候发现他被安排在附近村庄的老乡家里,大部队已经走了。运动战的特点就是几乎每天走路行军加打仗。程寿连是个意志坚定、毅力顽强的人,一醒来就告别挽留他的老乡拄着个棍子就一瘸一拐地朝着大部队开拔的方向追赶去,说什么他也要追赶部队,就是爬也要赶上部队。一边加快追赶一边还要防备被敌人发现,既不知道部队在哪儿又不能问路人,哪里有枪声就往哪个方向追。白天潜伏在树丛里观察情况,晚上爬出来根据夜空中的硝烟火光枪声追部队。他要赶上大部队,他要回到大部队中,继续与战友们一起行军打仗,但大部队行军神出鬼没迂回作战,哪里能追得上。后来,部队迂回作战回到原来的区域,在路上恰巧遇到程寿连正在路上爬行追赶部队,伤口还未愈合并有感染,程寿连的这一克服天大困难也要赶上部队的坚定信念感动了一个小战士,他背起程寿连就走,他的这一亲兄弟般的情谊也感动了大家,于是大家决定再困难也要带上他一起走。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走着走着慢慢就好了,又回归到革命队伍中。

(程寿连儿女回忆:我们曾经问老爸,你一条腿负伤了,走路又很慢,怎么能追上每天行军的大部队呢?老爸说,靠坚定信念!每天白天躲起来好好休息,到晚上天一擦黑就追,相信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有一天能追上。就是靠着这种惊人的毅力,老爸起早贪黑不停地走啊走。路上,老爸还遇到一个同样负伤掉队的陈姓小战士,老爸一手搀扶着他,一手拄着棍,两个人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着坚持走下去。终于,他们赶上了大部队,融入了战友们热情的怀抱之中,又与战友们一起投入了战斗。那个被老爸搀扶着鼓励着一起追赶上大部队的小战士就是后来的西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陈明义)

5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程寿连随部队展开了伟大的解放战争,参加了淮海战役,南下渡江战役,南阳的剿匪战斗等。那时程寿连负责四野部队的后勤保障任务,经常化妆成商人采购组织粮食弹药运送到前线,有一个电影《粮食》就是他们卓越的后勤保障工作任务在电影屏幕上的表现,为保障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在这一时期,才允许考虑自己的婚姻生活,恰巧在这时遇到了有志参加解放军和与他有着共同志向的河北临清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谷玉凤,很快就结为夫妻,边战斗边工作边学习,并生下了三儿一女,为社会主义建设又贡献了一批新生力量。在行军打仗的马背上孕育生下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取名万里长征,以纪念以往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并在解放后相对安定的环境里生下了三儿子和一女儿,取名为延安、伟华,以庆贺伟大中华长治久安兴旺发达。我们兄妹四人的名字连在一起:万里长征到延安建立伟大中华,既是程寿连人生经历的写照,也是勉励后代不忘初心振兴伟大中华的心愿。

6 新中国建设

解放战争胜利后,程寿连立即转入了平定南阳地方土匪建立地方政府的任务中,并组织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及抗击苏联在北方的侵略战争,曾在河北省河南省多地剿匪,多地建地方政府机构,建立国家和地方生活工作的保障供给系统,建大学,建医院等等。1950年代后期在河南省粮食厅主抓河南省人民的粮食供应工作。1957年被省委委派在郑州人民路组建河南中医学院和第一附属医院。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程寿连和谷玉凤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事业奋斗以外,精心培养教育四个子女,严格要求,艰苦朴素,积极鼓励,奉献社会。程寿连经常说,要为国家培养人才,不要把孩子都拢在身边,哪里需要就让他们在哪里发展,多多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贡献。这些思想和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

7 结语

程寿连的一生是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兴盛及世界大同而奉献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建设的一生,是不朽的一生。

有一对联为证:

革命老红军奠定基业

建设亲历者奉献终生

有一长诗为叙:

邈邈宇宙,朗朗乾坤。来者茫茫,去者暝暝。为众而生者众仰之,为己而苟且者自鄙矣。为民死重如泰山,为己亡轻如鸿毛。昔有姬姓黄帝联炎帝平狄夷聚大河而成华夏,又有姬姓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率众以治大河,至周朝因风氏族有功,其后代伯符被封程国,遂以国名为姓,乃有程氏。春秋有程氏支脉,以官名司马为姓, 至汉司马氏有迁有光,著史以为后世治国之鉴,为道;唐有程氏咬金助王,赤诚铮骨,刚直不阿,为国;宋有二程辅帝,其兄颢探孔孟究天理,为众,其弟颐格物致知探儒穷理,为人,拳拳之心印留汗青。

程寿连生于宣统元年之豫东南,于商城大别山中,原名寿正,乃周代伯符以下一〇六世,宋代二程以下廿九代。曾有一先祖,学优及第,由河南故里,派遣至湖北英山入职,后国破家蔽,迁湖北罗田,及一〇〇世,又迁至河南商城。寿正生不逢时,上无片瓦遮天以为家,下无立锥之地以为业,随父兄以砖瓦窑工挑担脚夫维持生计,受尽天凌地辱人侮。及廿有一,闻商城起义,红军进山,革旧立新,官兵平等,土地革命,财均人平,贫富等一,童叟无欺,遂冒杀头危险,别父母兄嫂侄儿,背井离乡,更名寿连,加入红军,两翻雪山,再过草地,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北上南下,去外敌,平内乱,征粮支前,济贫解困,建立人民共和,拒敌立国。脱戎装,办大学,建医院,居茅屋,筑广厦。禅精竭虑,为兴中华,伟也!非为私己,为义,为众,为民。鞠躬尽瘁,至雄,至壮,至烈。

谷玉凤生河北平原,大名府小家碧玉,及长未守闺内奁前,远赴邯郸临清,师范学成,投笔从戎,随大军南下北上,驰骋疆场,隐忍负重,不遗余力,及至解放,管医院,抓人事,公平待人,救死扶伤,仁也。非为名利,为国,为家,为人。至忠,至信,至善。

二老育儿女万里长征延安伟华,纳晓兰晓华书敏卫国,儿辈上得山下得乡,从戎从工从商,从武从文从艺,发自沃土中原,延至河南江北上下,遂有孙辈曦烨度了,西渡西洋英伦,东渡大洋加美,刻苦研学,不恋父母私家,志在四方。为民,为国,为天,为地,为所有生者逝者,竭能尽力,死而后已。

今为先父母立传,忆育教之恩,感之慨之,吾辈齐聚于此,因血缘因姻缘因志同,更因感于列祖世界大同心愿,是以记之,是以共勉之。

二〇一二年初冬

(跟据程寿连本人及妻子儿女程万里程长征程延安程伟华等回忆和历史家史家谱等文献资料编写于201910月建国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庆)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