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重视 加快申报促审批
2008 级新生入学后,从 2008 年 9 月 5 日~2008 年 10 月 31 日,
我在新校区继续主持召开现场会议。学校的很多事情都提到这个会上研究论
证,职工周转房建设作为重要的议题在会上商议。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对
这项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学校对职工周转房建设非常重视。早在 2007 年 11 月就由学校工会主席
段荣章为主组建一个团队,开始调研并提出初步规划和设计,前期已经做了
大量的工作。迟迟没有动工的原因与上级政策不断变化有关系。
可能年龄大些的教职工都知道,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和位于郑东新区龙
子湖高校园区的十多所高校一样,开始时都没有打算建设职工周转房。因为
2005 年郑东新区指挥部和教育厅联合规划要在郑东新区集中建高校教职工
园区,住宅性质定义为经济适用房,规划占地面积 91.38 公顷,并已经开始
设计。2005 年 9 月向各高校发出《龙子湖高校教职工住宅小区购房意向统计
表》。学校工会认真组织全校职工填报购房表,尤其是时任学校工会副主席的
程伟华同志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此事宣传到位,大家自愿报名,校本部(含
第三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共登记报名 2118 户。
住房报名之后,大家都翘首以待,但此事后来石沉大海,一直没有音讯。
好容易到了 2007 年 10 月有了消息,但不是好消息,说是因郑东新区高校教
师生活园区土地审批手续不全、政策收紧等原因,该项目被叫停。为此,各
高校领导和教职工都议论纷纷,意见很大,但都很无奈。
在依靠上级部门解决住房问题无望的情况下,各个高校都自行想法解决
本校职工的住房。当时定名为教职工周转公寓,这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
词,区别于房改房、小产权房、商业住房、经济适用房。
职工周转房原意是指单位用于安置拆迁周转使用,产权归单位所有的各
种房屋,政策性出租住房也俗称“周转房”。
各高校职工周转公寓是在无土地证、无规划许可证等前提下,为解决搬
迁新校区后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而建设的,供职工周转居住,产权归学校
所有。应该说,职工周转房是在国家划拨的教学用地上盖的,很多基础设施
如园区道路、各种管网、园区绿化等也是学校投入,所以房价比较低。这也
是各高校给本校职工的一项福利,很受教职工的欢迎。
当时中医学院新校区已入住 2006 级、2007 级学生,学生数已达 7000 多
人。每到夜晚、周末、节假日等仅有辅导员和后勤人员在新校区值班,和其
他周边学校一样,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学生校”,很容易在安全稳定等方面
出现问题。同时学校教职工都居住在市内,往返上班、上课路途较远,学校
虽安排有班车接送,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不仅给教职工的工作和
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学校的运行成本。
2007 年 11 月 19 日,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启动我校职工周转公寓建
设工程。由时任工会主席段荣章牵头,抽调许东升、翟立武、李树武、刘延
江、杜淑珍、左艇、苗雨等七位同志组成职工周转公寓建设班子,进行工程
建设的前期论证、调研,起草《河南中医学院职工周转公寓建设方案》等筹
备工作,还专门成立了职工周转房财务部,抽调了张进一、赵书宏、郭书英
管理职工周转房财务。2007 年 11 月还曾联合先期入住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六
所高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财经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广播电视大学、河南教育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向省教育厅提出建设职
工周转公寓的可行性请示报告,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但迟迟没有得到回复,
一直拖延下来。
我在现场会上,认真了解职工周转公寓前期工作的进展后,论证如何推
动这项工作。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加快规划审批建设进度,解决政策瓶颈,
减少开工后的麻烦,还需要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于 2008 年 10 月 16
日,学校再次联合准备建职工周转房的周边高校向教育厅反映,催促尽快给
学校明确答复。教育厅为此专门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解决郑东龙子湖区高校
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意见。
2008 年 12 月 5 日,主管省长召集省教育厅、省国土资源厅、郑州市人
民政府等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原则同意各高校在已批土地上,按照城市详规
和相关建设标准,自建部分教职工周转住房,用地性质不变。2008 年 12 月
12 日时任河南省省长对此事做了签批。
至此,我们学校和其他高校一样,在职工周转房建设上吃了个定心丸,接下
来就是加快速度建设了。
凝心聚力 管理团队求专精
职工周转公寓的建设围绕三方面做工作,一是尽快开工;二是保证质量;
三是不能出问题。职工周转房建设必须有一个专职团队,如果还像以前那样,
都是兼职的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是不行的。为此,在 2007 年组建的基础上,
从各部门抽调一些人员组建了一个团队。
组 长:段荣章
副组长:田中岭 许志宇
成 员:许东升 翟立武 王浩然
建设办公室主任:翟立武
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王浩然
副主任:刘延江 罗运生
成 员:苏云亭 张 钰
这个团队在职工周转公寓建设中尽心尽力。如职工周转公寓建设领导小
组组长段荣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率队考查中因酷热中暑,异地住院
治疗,为不影响工作,坚持带病前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垂范作用。副组
长田中岭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无暇休息,晕倒在建设工地上。在住院治疗
期间仍牵挂着周转公寓建设工作,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就又投入到工程建设
中。工程建设期间,翟立武同志的父亲,杜淑珍同志的爱人,刘延江、苏云
亭同志的母亲先后去世。他们为了工作,在亲人病重期间无法前去照顾,在
亲人离世后,忍着悲痛办完丧事,又立刻返回到工程建设的第一线。罗运生
同志的母亲多次病重住院,都因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无暇抽身前往陪
护照料,只能回去匆匆看望一眼,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王浩然同志也因连
续工作、疲劳过度生病住院。工程接近完工时,施工企业以中标价过低、严
重亏损为由,要求调价补差,并采取拉条幅、堵门等过激行为给他们施加压
力。他们依照合同法规,依靠建设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疏导工作,又好又快
地平息了工程中的各种事件。
家属专家 尽心尽力各显能
保证建设质量就必须有一个专业团队。这里主要是指应该有懂建筑的人
员代表学校同施工方交涉、沟通,督查建筑工程上的具体事宜。这一点很重
要,如果学校没有懂行的人就会处处被动。学校教学实验大楼就是因为没有
懂大型建筑管理的人才吃了大亏,当然大楼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出现了甲方
处处被乙方牵着走的局面,以致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因那时教学实验大楼还
是“烂尾楼”工程,甲乙方的矛盾很大,正处在激烈谈判期间,在这样的情
况下启动职工周转公寓建设,学校职工是非常担心的。
如何保证职工周转公寓的建设质量,保证建设过程的顺畅,是大家特别
关注的。集思广益,还真想出一个好主意,这就是充分发挥学校职工家属中
懂建筑人员的积极性,组建了学校家属建筑专业团队,参与了职工周转公寓
的建设。
家属建筑专业团队有:
程灵芝,河南省城乡建设设计院一级注册结构师、总工程师。是学校徐
江雁同志的家属。
王保枝,河南省城乡建设设计院设计师,所长。是学校程传欣同志的家
属。
窦利萍,河南省城乡建设设计院注册结构师。是学校杨国营同志的家属。
程占武,煤炭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监理师。是学校唐瑞同志的家属。
刘彦风,注册造价师。是学校姜光华同志的家属。
汪天舒,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是学校娄雪梅同志的家属。
常庆生,河南省建设厅领导。是学校关颖同志的家属。
为了确保建筑质量,还聘请了国家一级建造师、高级项目经理皇甫仰海
同志为我校工程技术专家,聘请河南梅溪律师事务所王大力律师为该项目的
法律顾问。两位专家热心指导,尽心尽力。
尤其是学校家属建筑专业团队,多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和我们省实力较强
的专业院所,专业领域涵盖了设计、结构、造价预算、工程监理检测、项目
管理等。家属团队工作非常认真,高度负责,兢兢业业,充分发挥了各自的
专业优势,为学校职工周转公寓建设义务服务,倾心付出,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持与保障。使我校职工周转公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推进。我
们应该铭记这些为学校职工周转公寓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家属专业团队!
三方 监督 确保 财质均安全
我校职工周转公寓建设工程于 2009 年 9 月 4 日举行开工典礼。周转公寓
为地下一层、地上 11 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总设计户数 1144 套,16 栋楼的
总建筑面积 19 万多平方米。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建设规范,尽力做到配套设施完善、布局结构合理、功能相对
齐全、体现先进性和人性化,力争建设成为花园式、生态化、环保型宜居小
区。
关于周转公寓建设,当时学校职工有三个顾虑:一是建房资金能否保证
不被挪用(当时教学实验大楼停建,正严重缺乏建设资金);二是建设中不能
出现腐败问题;三是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必须有保证。
鉴于此,学校工会专门为职工的周转房集资款,在银行设立了专用帐户,
与学校的运转和建设资金完全分开,解除了多数职工的顾虑。但少数职工仍
然不放心,有交了定金又退出的,也有始终不敢交的。
为确保职工周转公寓建设过程中不出任何问题,该项目实行了纪委、审
计与职工代表三重监督机制。监审办公室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建
设办公室定期向职工代表汇报工程进度及资金使用等情况,组织职工代表到
工地现场检查工程质量,主动接受监督,确保了工程建设阳光、透明、廉洁、
高效。我校的这些做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质量检测部门的高度认可,先
后有十余所省内外高校与单位来我校参观、学习、交流。
鉴于新校区教学实验大楼的教训,为规避周转公寓的建设风险,我校通
过多方努力争取,使职工周转公寓建设项目成为省直管项目,接受省建设厅
与省直管项目办公室的监管和省质量检测站的监督。这一举措为后期完善资
料、完备手续奠定了基础。
尽管学校对职工周转房的建设进行了精心筹划,但还是遇到了一些意外
与麻烦。最大一次是主体工程招标结束后,恰遇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
涨,中标企业要求调整相关价格,集体拒签施工合同。学校则坚持严格按照
招投标书不后退,坚持履行合同不松动,坚持维护职工利益不动摇,做了大
量艰苦的谈判工作,并采取“整体谈判、局部突破”的方法,促使中标企业
回归原合同框架,顺利解决了矛盾纠纷,各施工队按合同要求进场施工。
校方后盾 全力支持早竣工
2011 年 3 月,职工周转公寓工程的主体工程完工;2011 年 9 月,后期配
套工程招标完成。在学校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决定贷款对职工
周转公寓后期配套工程进行建设(如道路、管网、绿化等),投入 3832.583
万元;2012 年 3 月完成配套工程建设;2012 年 3 月开始职工周转公寓分配工
作。新房分配是全校教职员工高度关注的事。为了确保分房时的公开、公平、
学校为此召开多次论证会,还把郑州大学工会主席李兴成请来传授经验。最
后分配方案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确定。由于前期工作到位,职工们对这项工
作给予了很好的评价。2013 年,学校对周转公寓绿化投入 200.7668 万元,
2014 年周转公寓绿化又投入 176.3117 万元。截至 2014 年底,学校对职工周
转公寓配套共投入 4209.6615 万元。至此,这项最大的民心工程项目圆满完
成。
学校职工周转公寓的建设以其高端大方、布局合理赢得了学校职工的很
高评价,周边兄弟院校的师生也给予了高度赞誉。最重要的是,方便了教职
员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方便了师生的交流。学校近几年各方面工作
的快速发展,和这一最大的职工安居工程有密切的关系。

2009年9 月4 日,河南中医学院职工周转公寓开工建设。图为学校工会主席、
职工周转公寓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段荣章在主持开工典礼

职工周转公寓施工现场

我和副书记段荣章、职工周转公寓建设办公室主任翟立武、职工周转
公寓监察审计办公室主任刘延江等到刚竣工的公寓检查

职工周转公寓竣工并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