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初探国医大师李振华 关爱下一代的主要特点
2015-11-13 18:59   秘书处

 

撒向人间都是情

                               ——初探国医大师李振华 关爱下一代的主要特点

 

韩进武 河南中医学院

    李振华教授,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终身教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首届国医大师,中共党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终身理事,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关工委顾问等。对于他倾心下一代,关爱显真情的实际行动中探出工作的特点,对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李振华出身中医世家,其父李景唐系豫西名医(见《洛宁县志》)。李振华自幼学医,深得其父在医术上的真谛。1950年被吸收为洛宁县医院唯一的中医师。参加工作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教育下,通过他进一步学习医学经典和向各家学习,医术较为精湛。1955年从洛宁调至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任教期间,洛阳地区发生流脑流行,重点疫区伊川县,一个月就死了70多人,多是小孩,当时在西药缺乏的情况下,李振华用中药治疗近百例全部治愈。河南省卫生厅推广了他的治疗经验。1970年李振华在河南中医学院工作时,禹县乙脑流行猖厥。该县医院8天收治了83个病人,死亡32例。当时李振华因备战疏散在禹县,禹县组成以他为首的治疗小组,抢救治疗132例乙脑病人,治愈率92.7%,疗效在当时居全国较高水平。李振华教授的“乙型脑类临床治疗研究”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李振华教授从医60余年,治愈了大量疑难病症,活人无数。在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方面,积有丰富的心得和临证经验,并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中国中医药报》曾以“脾胃病国手”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多年来经他治愈的疑难病证和脾胃病不计其数。特别是在救死扶伤时,不顾个人安危,在禹县深入乙脑疫区,抢救病人,当地群众称他为“小神仙”。 李振华诊治疾病,上至领导干部,下至一般民众,都一视同仁,得到一致赞扬,他的医德医风深受群众欢迎。2009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主办的 《党的生活》曾以“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为题,报道了他的模范事迹。最近,河南省计委一位领导同志 亦书写条幅赞其“君之医道君之风,撒向人间都是情”。

(二)

    李振华教授衷心拥护党的中医政策,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重视培养中医人才。李振华教授认为培养中医下一代根本在教育,尤其认为中医教育事业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如果培养不出合格的下一代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人才,就会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重大的损失,甚至庸人杀人。为了让青年领导少走弯路,他把培育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内容归纳为“学生学医先学做人、临床带教、课堂教学等五个方面” ,认为“只有具有较深的文理和哲理,才能深入的理解中医理论,指导实践,成为名医。” 他的这些教育观点,对于学校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对于青年教师,李振华认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他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八条希望:(1)中医教师必须参与临床,鼓励教师总结临床经验,写文章、搞科研,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2)学院要不断增添现代教学设备,以适应教师教学需要;(3)新教师必须试讲,经同专业教师评议合格后方可任教;(4)每学期要举行各专业的主课观摩教学,(5)开展师生评教评学活动;(6)教师要指导学生早临床、多临床,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7)选送教师外出进修学习;(8)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全国各地名医、专家学者来院作中医学术讲座,提高教师水平。

    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李振华进行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调研中他发现一种可怕的现象:中医事业后继乏人。省委高度重视李振华教授关于中医事业发展和中医后继乏人状况的调查建议。河南中医学院从1000人规模扩大为2000人规模。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由500张病床扩大到800张病房,筹建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河南省中医院),李振华并为之奠基,他又联系省市各地如郑州市,巩义市等多所中医院为实习医院,解决了实习问题,为培养中医人才打下了基础。他提出的“定点集中学理论 ,分别跟师学经验 ”的建议,至今党和政府部门仍在沿用。

    作为关心下一代的顾问,李振华爱才育才,为中医事业培养出大量的中医人才,并大多成为医、教、研事业的骨干,其中,有优秀的中医领导干部,有事业有成的中医医疗教研工作者,有卓有才识的中医学者。真可谓培杏成林,桃李芬芳,遍及四海。正如全国人大常委、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评价说:“李振华教授不仅是河南一代名医,而且在国内外亦享有声望。他为中医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

   自1987年底,李振华教授退休后,他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中医事业发展,晚年的李振华有三个心愿,一是要培养接班人,带好徒弟;二是要写几本书,传承后人;三是要坚持门诊 再为群众看病。且看他的所作:

    第一,带好高级职称徒弟,培养下一代名医。2004年,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将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中医让他收为高徒,以培养中医名医,李振华亲自在其家中办班授课,传授学术思想,后高徒们定时随师门诊,皆成名医。同年12月,李振华应广东省中医院邀请参加了拜师会,收了华荣、罗湛宾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高徒。2008年至今,还帮带着河南中医学院一、二附院的6名徒弟。李振华认为传承中医,培养高徒,振兴中医,解民之忧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他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他精心培育下一代的事迹,已在业界传为美谈。

    2004年12月,李振华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课题组徐江雁(博士后)等7人为传承人,2009年12月,他对下一代的深情结出了硕果,传承成果被评为“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关心河南中医学院在校学生成长,李振华教授不断地和来访的学生座谈,为这些年轻的的中医学子讲中医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的长足进步;讲如何学习中医的内容和方法;讲如何学医先做人。2010年9月,来访学生把他讲的内容整理了材料(材料另附),将由河南中医学报和学生报刊登。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培育中医新人,李振华教授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著书立说,传承后人。李振华教授将自己的家传和他六十年的经验等传给下一代,几年来在徒弟和传承人的帮助下,相继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科技出版社等出版了《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李振华》(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李振华临床医案医论集》、《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思想临证经验集》、自清末以来全国百名名中医从书《中国中医昆仑—李振华》等书籍。这种倾囊相授,福及后人的精神和举措,实为可贵。

    第三,治病救人。李振华教授不顾年老体弱,退休20余年来,坚持上门诊,他现已有90岁高龄,仍坚持不懈。近年来,学院考虑他的身体,对他的门诊就诊病人限制挂号,然而,没有看上病,下班了病人又找到家里来,李振华随到随诊,老伴把饭热了一次又一次,他总是先给病人看病。尤其是近些年,他年老常病,病人来了,在床上也要为病人看病。他经常说,我的时间不多了,在有生之年能够为病人解除病痛,是他一生的天职。

    2009年5月,李振华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医大师”,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家级中医大师评选,全国有三十位入选,李振华教授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位。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卫生厅厅长等领导亲自来看望他并赠送 “医林楷模”荣誉称号。河南省卫生厅、河南中医学院党政领导为其召开了表彰大会,成立了 “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所”,河南省并下达了100万元研究经费。为了把是这笔经费发挥真正效益,他正带领弟子们向着脾胃病的医学高峰攀登。

    2009年9月,为了表彰李振华对中医药事业所做的贡献,也为了祝贺他成为“国医大师” ,河南中医学院奖励给他了10万元人民币。面对党和政府的关怀,李振华教授召集家庭所有成员说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话:“我们每个人国家发的都有工资,够用了。而一些大学生家里经济困难,无钱交学费,吃饭只买咸菜、吃馒头、喝稀饭很紧张。应该让这笔钱发挥更大作用。”随他将10万元全部捐给了学院,要求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之后,河南中医学院专门成立了“李振华教学奖励基金会”。李振华这种朴实的革命情怀,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彰显了他无私辛勤培育下一代的高尚精神。

   如今的李振华教授,仍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仍在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关心培养下一代鞠躬尽瘁,做着不懈的努力。

                                             2015年与郑州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