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青蓝工程>>正文
泱泱华夏·源远文化
2020-11-30 08:33 蒙丹丹 

 

 药学院2020级药学本科班


欣赏了我校王安邦教授游览湖南名胜后撰写下的诗篇,我沉浸在其中蕴含的感情而感触颇深。王教授笔下“欧阳率更称楷圣”中的书法文化,“四大名亭一经典”中的建筑、知识文化等,无一不体现着中华地大物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色。

泱泱华夏大国,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工匠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经典文化的印记。文化源远流长,从书法到书籍,从吃食到建筑,丝丝缕缕都蕴藏着源远文化。身为骄傲的炎黄子孙,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受到侵犯时,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维护我大国的优秀文化。

提起文化,我最先想到的便是最近火遍上至中年、下至孩童的汉服。随着新兴起来的“汉服风”“国服潮”,汉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那么,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得汉服背后的文化的呢?

百度词典如此显示: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华服。跳出词典来看汉服,它,是一种美的符号,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气象的外在体现。

据资料记载,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由此看来,汉服便是礼仪的载体,亦是汉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如此美妙的汉服文化,前段时间,我却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则新闻:中国一名叫Old的漫画家在推上发了一组关于明朝人服饰的图片,但却被韩国网友说成是抄袭韩服。服饰抄袭事件尚未平息,另一件事又在网上引发了热议。2020年11月初,演员许凯在新剧《尚食》中发布了自己的服装造型,被韩国网友指出抄袭,也被一位不知名的网友这样评论:好像我之前看的韩国古装电视剧哦!

在中国文化传统上,端午节变成韩国的了,现在又说起了中国的汉服起源。韩国无数次抄袭中国文化,无数次反咬中国,现在都成为习以为常的一环了。那么,究竟是汉服抄袭韩服?还是韩服抄袭汉服呢?网络说法千千万万又真真假假。

俗话说,检验真伪的最好证据便是历史。翻开历史,从传统韩服的服饰传承来看,韩国在历史上一直是古代中国的附属小国,为了在依附宗主国的基础上仍能求得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朝鲜民族便形成了这种外衣明显为中国服饰制度。所以,韩服在历史中的真相,便是“衣冠文物,悉同中国”。

面对民族文化的侵犯,我们就应当以历史来重塑事实,挺身反驳,以大国民族的底气来告诉所有人:“这,属于华夏文化。”所以,在网上引发境外热议后,Old先是给出了自己图片的参考出处——明朝蓝氏画像轴,然后正面回应“韩服源于汉服”。所以,制片人于正刚硬回怼该事件的冒犯评论:“这是妥妥的汉服!”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通过连续不断的继承来完善自己。我们应当尊重汉服文化,尊重以各种形式存在的中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不仅可以加深民族感情、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爱国心,还可以带动全民的热情,提升全民的素质。正如王安邦教授那般,置身于文化之中,吟诵文化之诗。

中华优秀文化是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让这把文明之火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熄灭。维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任。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