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青蓝工程>>正文
品读“五老”故事,弘扬“五老”精神
2023-04-02 13:13 第一临床医学院 师文琪 

鲁迅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我们崇尚“五老”,不断学习和弘扬“五老”精神,不仅因为“五老”引领了时代车轮的前进,更因为“五老”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伟大在于平淡,不用大动作。“五老”于平淡之中,用涓滴之力汇成滚滚暖流,用点点星光铺就满天星河,他们是伟大的。

“五老”精神,是耐心和细心

道路坎坷,风雨潇潇,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更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五老”的成功更是离不开他们的细心与耐心,他们在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都付出百倍的认真和努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事成就大,细节成就完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校的建校元勋之一——路世才教授,一心专注于中西医结合工作,并以关心青年下一代为己任。路世才教授的细心与耐心的品质不仅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上,也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热心解答同学们的疑问。经过对路世才教授事迹的学习,我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抹去我过往生命中的任意一分一秒,都不会有现在的我”,因此,我们不能只看结果。路世才教授的成就离不开他之前对于知识的悉心钻研,对于工作的认真刻苦,对于学生的耐心帮助。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我们现在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唯有耐心和细心才能让我们走的更加长远。

“五老”精神,是责任和使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发枝老师,是一名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从医从教多年,是广大患者心中的最美医生,是莘莘学子心中的最美老师。他不忘初心,无论严寒酷暑,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门诊;他医术精湛,心里永远想的都是人民群众的健康;他重视人才,坚持门诊与教学并重,注重中医人才的培养。盛气不凌人,宽展不铺张,才有了远而亲之近而恭之。李发枝老师身上所体现出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文理想,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真诚执着。作为青年,我们也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担当起责任与使命,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五老”精神,是传承和发扬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为了给“五老”提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也给青年教师提供搞好教学和做好学生工作的经验,我校关工委组织“五老”总结经验,编写出了《五老风采经验锦集》第一集。同时,这本书也会在不同时期、青年教师的不同需求将继续编写下去。这不仅是从中学习和吸收“五老”经验,更是对于“五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也为青年们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身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大力传承和发扬“五老”精神,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将“五老”精神镌于骨里,刻于心中,行于表上。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身为青年,我们不仅要品读“五老”故事,学习“五老‘精神,更要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身为青年,唯有丰己羽翼,才能恃才无恐。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