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忧——古稀之年不停步
——记河南中医大学关工委会员张玉芳
韩进武 河南中医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年已75岁的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老科协会员张玉芳,行医50载,尊崇医德,善用经方,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把众多危情病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人们曾送她“神医”美称。2000年退休之后,躬耕不辍,驱邪扶正,解民之忧,向着医学高峰登攀,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最近,被河南中医学院离退休职工党总支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与其交谈中,笔者深深的感到了她那颗热爱中医、解民之忧的滚烫的心。
在祖国的西北边疆
张玉芳的叔叔是一位老中医,儿时叔叔给人看病,她常在一旁观看。她特别佩服叔叔用很小的方治很大的病,尤其是有些不吃药也能治病,如大便干结吃甜瓜、拉肚子吃西瓜等。叔叔的妙手在张玉芳幼小的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立志长大了也要像叔叔那样当一名中医,为乡邻治病。
1966年,23岁的张玉芳在内蒙古医学院毕业时已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毅然来到了祖国与外蒙相邻的西北边陲——额济纳旗(下称:额旗)。额旗现在是一座特色的旅游城,可那时则是一座偏僻的小县城,从乌达到那里都是等外公路,坐汽车需要三天的时间,且每十天才有一趟车。额旗人民医院听说一名大学生来这里工作,极为振奋,就敲锣打鼓把张玉芳接进了医院。
在张玉芳到这里之前,医院只有蒙医西医,没有中医。面对较差的工作环境,年轻的张玉芳没有气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她的行医生涯。张玉芳坐堂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名极为棘手的患者。时任的一位县委副书记40岁时才有一个宝贝的小男孩,但天不随愿,小孩除了眼睛嘴巴浑身都长满了鱼鳞样的黑甲,六岁了也不长个子。他们到北京上海都看过,可就是不见好转。小孩难受,大人发愁。听说旗医院来了一位中医大学生,便想来试一试。面对这种顽疾病人,他没有见过但也没有退缩,凭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闯劲,晚上翻书,第二天就为其开了三付“消风散”,谁知三付药下去,患儿身上的黑痂红疹减轻。又用三付,患儿胃口大开,皮肤光滑了。又有一位心动过缓患者,张玉芳又给他开药三付,一吃也好了。首治疾患的成功,是张玉芳感到了经方在临床上的巨大效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学习经方可谓是废寝忘食。张玉芳对于病人还有一颗挚爱的心。一位女教师食道大出血,急需补血。她二话没说躺下就让大夫抽血输到了病人身上。一时间,年轻中医大夫张玉芳的故事便在额旗传开了。
就在张玉芳聚精会神为患者治病时,大学时的班长在包头给她介绍了一个对像。原来,班长和支部书记非常佩服张玉芳到艰苦地方去说到做到的思想境界,但又不忍心让一个年轻的姑娘在那么偏僻的地方工作,想以这种方式把他调出来。张玉芳十分感谢学兄们的关心,但她觉得这里虽然艰苦,却有利于自己医疗水平的提高。她在这里一干就是八年时间,虽是中医,但在特殊情况下,医院需要时,她也做外科缝合、妇科接生等。然而,这里虽是西医院,但她把中药的效用却发挥到了最大化。她曾用独参汤加人参糖将一个流产大出血血色素仅4g的病人,从400公里外接到旗医院,使其转危为安。一位十九岁的女教师肝硬化门脉破裂,西医用三条通道输血,均改变不了病人的休克状态,张玉芳遵循中医“有形血难补,无形气易求”的理论,用独参汤加人参糖,使病人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配合西医手术取得圆满成功。她在这里治疗小儿麻癖、气管炎、胃溃疡,中毒性痢疾等疑难杂病。均显现了中医的无穷魅力。她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国家卫生部还为她发了“支边荣誉证书”,直到爱人从部队转业,他才依依不舍离开额旗。但他深有感触的说:“在这里虽然艰苦,但在治疗众多患者的临床实践中,确实为自己的行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方无神秘处关键在于法
现时的张玉芳用药已非当初,她医病良好的效果在患者中广泛传扬,找他看病者也就较多,但她不管省内省外,自己身在何处,只要患者相求,她都把这当作对自己的信任和荣耀,总是耐心指导,力求消除患者之忧。
2006年,张玉芳被张仲景大药房所聘,去年初正在海南坐诊。郑州某大医院财务科长的母亲鼻道出血,所有的止血药都用上了就是止不住。无奈之下,他给远在海南坐诊的张玉芳打了电话,问有没有止血办法?张玉芳对他们说:“中医开方讲的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为相离较远,病情又这样急,只好开个小方“降逆散加味一试”。结果,一副葯下去,血就止住了,经管的西医大夫忍不住惊呼:“这中药还真神了!”但张玉芳听到后却不以为然,她说:“方没有神秘的地方,关键在法。开始他们用的是堵法,因胃气上逆,冲气也会上逆,这种出血堵是堵不住的。采用降逆法,冲胃之气自然下行,血也就自然止住了”。张大夫说:“这个病例也显示了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
就在笔者与张大夫交谈时,她接到了一位北京女患者打来的电话:说她患的是失眠症,在海南吃了她开的几服药已经好了。兰州一位朋友患的和她同样的病,想请您给她看看。张大夫对她说:“可以,不过这么远来郑州会多花很多钱呀!你让她加入我的微信,在视频中给她看一下”。
张玉芳的微信群是专为方便患者建立的,她用这种远程指导的方法,指导患者治疗失眠症、鼻道出血,脑血栓等多种疾病,解患者心中的忧愁, 无私的为患者保驾护航,尽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保胃气攻癌症难关
癌症这个吞噬人类的恶魔, 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她深感责任重大,每遇癌症病人她都要多方了解,分析研究,力求找出解决的办法。
今年的六月,张玉芳在郑州见到了曹和,他风趣地对张大夫说:“你的生日过了,下一步要为我过生日啊”。
曹和是巩县的一位农民,他与张大夫同岁,只是生月小于张大夫。然而,2004年时,他可没有这么乐观。当时,他在肿瘤医院已出现胸水,给他诊断的是肺癌晚期。在无望中,他回到巩县住进了离他家较近的阳光医院,隔一两天就要抽出大量的胸水,常常800毫升以上,才可少量进食,胸闷气喘才能缓解一点。曹和被肺癌折磨得痛苦不堪,已到了奄奄一息的状态。
当时,张玉芳退休后被阳光医院聘为了坐诊大夫。曹和的儿子孬蛋,看到父亲那么痛苦,就想到了张玉芳。他找到了张大夫恳切的说:“阿姨,您是中医学院的专家,您救救俺爹吧!”其实,曹和住进医院后,张玉芳已私下探访过多次。听到孬蛋的请求,她安慰说:“孩啊,没事,我会为你爹想办法的。不过医院有规定,你要让外科主任来跟我说。”当天下午,科主任就找到了张玉芳, 张玉芳对他说:“已看过病人,我觉得这就是中医的“悬饮证”,完全可以用中药试一下。我跟病家也说过,这个病很重,咱们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但是,在我治疗时,请你停止一切西医治疗”。科主任答应他的条件后,她开了三付中药,基本方为《金匮》上的“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当天下午,孬蛋去划价取药。一看药味少又那么便宜就来找张大夫说:“阿姨,你是不是觉得俺爹真不行了,胸水不抽了,液体也不输了,开的药才这么点钱,能行吗?”张大夫耐心的对他说:“你爹的病确实很重,我也确实没有很大把握,只是试一试,如果不行还按原来的治疗方法进行。不过,我认为胸水是体内的精华,抽走了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想让他自动排泄。输液会伤胃气,不利中药治疗,所以暂停了。至于开的药,不要单纯以价格来看,中医的奥妙在于辩证治疗,我现在辩的就是这个证,用这个方应该行”。孬蛋忐忑不安的离开了张大夫。
服药的当天奇迹发生了,第一副药下去,曹和的胸水便慢慢消退了。第二付药下去,不喘了,想吃饭了。第三副药下去,病人闹着要出院,后来慢慢的可以下地干活了。这个疗效的结果,让很多人震惊。当时的科主任禁不住连说了两遍:真是神医,神医!后来她开的方,医院的大夫都想来看一看其中的奥妙。但张大夫却说,这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我不会治癌症,但我觉得它如两军对垒,主要体会有三条:一是增强病人信心,加大主观抗癌能量,两者相遇勇者胜啊;二是健脾扶胃,按中医的理论体系辨证施治,增强抗癌弹药;三是用药不可过多,只须谨守病机,恰当用药。煎药更不可马虎,要遵守古人的规矩,如方中的葶苈子要捣出油,捏成团与大枣包住再与其他药同煮,使弹药做到精。
目前,张大夫正在治疗的是肺癌患者闵XX,2013年8月首诊,肺癌已转移到脑部,在武汉放疗和化疗以后,病人已是消耗殆尽,张大夫给他看病时脉相已无胃气感。经过两年的调整,胃气有了较好的回复。日前,闵XX又找张大夫调了药方。张大夫说:这个病例再次验证了中医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理论的科学性。
每当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和家属常来感谢她,她总是说:“药用在你们身长,你战胜了疾病,为我们争得了荣誉,证明中医用药的科学性,我应该感谢你们才对”。是的,她就是这样,学经方,合理用方,与病人共同努力除疾患 ,把治病疗效作为临床奋斗目标,尽着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不断向着医学的高峰登攀,使众多患者走出了困境。
目前,张大夫已到古稀之年,我们诚挚的希望他健康长寿,能为更多的疑难杂症急危重病人服务时间更长些。
2016-9-26于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