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河南中医药大学关爱网
读懂中国共话百年奋斗争做时代新人
诗文展
编者:1927年,秋收起义受到较大挫折,在紧急关头,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的伟大斗争,军民士气高昂,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井冈山名言录、井冈山歌谣”以朴素的语言,在宣传群众,鼓舞革命斗志,建立红色政权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迎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本期“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优秀诗文展”,特展出“井冈山名言录”和“井冈山歌谣”部分诗篇。欢迎师生积极行动,在“五老留言台”和“大学生留言台”中多发感受文章。
井冈山名言录
(一)
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毛泽东
(二)
王次淳前几天还在挑大粪,现在当了大家的县长,但是革命光靠县长一个人不行,还要靠大家同心协力一起来做。
——毛泽东
井冈山歌谣
(一)
红军兄弟真威风,
一颗红星戴当中。
大家来走红军路,
红色旗帜满天红。
(二)
赤卫队员打游击,
配合红军勇杀敌。
一心跟着共产党,
坚决革命最积极。
(三)
红米饭,南瓜汤,干稻草来软又黄,
秋茄子,味好香,金丝被儿盖身上,
餐餐吃得精打光。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四)
红军来到掌政权,
春光日子在眼前。
穷人最先得好处,
人人都有土和田。
(摘自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展览馆)
五老留言台
人民利益至上是胜利之本
有麦珍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引兵井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这部土地法是中共湘赣边界党组织结合中央的指示精神,总结井冈山土地革命的经验,在1928年12月制定出台的。井冈山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当地群众积极参军,并组织赤卫队、暴动队、青年团、妇女会等协助红军开展工作,保卫胜利果实。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体现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一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井冈山成为了革命摇篮,书写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篇章,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井冈山名言录和井冈山歌谣对于宣传发动群众,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语言通俗易懂,如毛泽东同志赞王次淳,仅三句话说明了他是挑大粪出身的代表农民利益的为农民利益奋斗的县长,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农民的距离,还号召大家要支持他,就顺理成章会得到广大农民的用户,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真的不为过;第二、说出了大家心里的话。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使井冈山的农民得到了土地,从根本上摆脱了几千年遭受封建地主压迫的苦难生活。他们欢呼,他们打心里拥护救星共产党,歌谣中说:
红军来到掌政权,
春光日子在眼前。
穷人最先得好处,
人人都有土和田。
歌谣说的都是农民的心里话。得到土地,农民高兴。但失去土地的封建地主又如何会善罢甘休,他们上下串联,四处奔走,引来了大批国民党军队,翻身的农民能顶得住吗;第三、一心跟着共产党。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白色恐怖的来袭,为井冈山的军民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但他们看到共产党、毛泽东是真心实意为他们谋福利的。因此,面对数倍于敌,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身下铺的是干稻草,却“不怕北风和大雪”,仍然还是“暖暖和和入梦乡”。在与敌搏斗时,他们“配合红军勇杀敌。一心跟着共产党,坚决革命最积极。”
“井冈山歌谣”在对敌斗争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1928年8月,面对国民党军队四个团的兵力,守卫在黄洋界上的红军两个连正是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顽强反击,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也正是有了群众这“真正的铜墙铁壁”,党和红军才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相信党,跟党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
今天,党中央已经确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坚持发扬井冈山精神,努力奋斗学好本领,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我校关工委会员、退休职工、原成教学院辅导员)
大学生留言台
井冈山歌谣振人心
孟春艳
在井冈山地区,红色歌谣是极具地方特色、颇具代表性的文化,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生动地体现了革命年代当地红军和人民群众的井冈山精神,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敢创新路、勇于胜利、依靠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前往井冈山,提出要保护和弘扬好当地鲜活的革命文化,重申井冈山精神的内涵,而红色歌谣正是从艺术的角度阐释了这一宝贵的精神。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所产生的红色歌谣,艺术地再现了根据地军民如火如茶的战斗生活和叱咤风云的精神风貌,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浇灌出来的无产阶级文艺的鲜花,它生动地倾吐了根据地军民对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党和人民子弟兵的无限热爱;激愤地表达了对阶级敌人的极端仇恨和蔑视;完满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它是对自己的领袖、自己的党和军队的出自肺腑的、响彻云霄的赞歌;它是动员、激励革命人民为翻身解放而奋起 战斗的燎亮号角;它是直刺阶级敌人的寒光闪闪的匕首!
如今,让我们唱响“红色歌谣”,传承红色精神。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斗争环境空前恶劣,还有随时面临敌人的残酷围剿和疯狂堵截。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一往无前,靠的就是革命信仰和红色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这种革命信仰和红色精神都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克服各种困难和不断奋勇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唱响这些红色歌谣,就是要不忘红色歌谣里传唱的革命故事,传承好这些红色歌谣里所蕴含的“不畏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色精神。
这些红色歌谣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红”蕴含了极具思想教育的价值功能。在文化传播教育前沿的高校,红色歌谣对文化传承和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对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无限崇敬,具有接受和弘扬革命传统的内在动力。大力开展红色歌谣学习传承活动,体验红色文化的革命历史,不仅能够通过红色文化的思想引导,让大学生树立更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可以深化在校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因此,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中,重温这些歌谣,让学生熟悉这些歌谣,歌唱这些歌谣,对于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