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往事回忆 | 爱心书画 | 青蓝工程 | 五老风采 | 学生心声 | 工作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心声>>正文
“中医”一个令人振奋人心的词 ——来自一名医学生的感悟
2023-10-20 19:47 三附院 石艺桦 

10月10日上午,我荣幸参加了校关工委主办、三附院承办的“关爱大讲堂”第二讲活动,有幸听到了我校原校长,校关工委名誉主任郑玉玲教授为我们做《走近中医》为题的讲座。郑玉玲教授结合自身40余年的从医从教经历,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中医”“中医如何诊察疾病”“中医如何治疗疾病”,讲解了中医药的起源、核心理论的形成、文化的精髓、受到了全世界青睐的缘由等。同时,郑玉玲教授分享了多个临床案例,认真剖析讲解了,患者病因及治疗方案围绕中医诊治疾病的原则,方法等与大家进行了深刻探讨。我在郑玉玲教授深入浅出,专业严谨的讲述中感悟颇多。“中医”何其振奋人心的词语,作为中医传承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医,传承中医,更要传承好中医的精华,推广好中医文化。

中医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呢?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人的生活经验,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过程中常常遭遇野兽和疾病的袭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植物的茎叶、花果能够减轻一些疾病和痛苦,比如有些植物可以消炎杀菌,有些植物可以治疗发烧,再比如烤火取暖的时候,我们把热的石头或沙土放在身体疼痛的位置,可以减轻疼痛。随着我们所知道的治病植物越来越多,治疗疾病和疼痛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中医体系就慢慢形成了。

在大概4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中药、针灸、按摩、望闻问切等一系列治疗方法,与此同时,辨证论治、阴阳五行、治未病等中医理论也慢慢形成了。这株植物为什么能缓解某个病?点按这个部位,为什么能缓解疼痛?针灸这个部位为什么能缓解痛苦?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一步一步趟过来的。然而,清朝末年以来,由于科技落后,西学东渐,西医流行,导致很多人认为中医过时了。在西医的冲击下,中医一度到了补废的地步。幸好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加上中医确实有用,于是中医才能得以保留并继续发展。特别是在抗击非典、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全程参与了疫情的防控,发挥中医未病先防、辨证施治的特点和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形成了极具疗效的诊疗方案,极大降低了新冠病毒的发病率、转重率和病亡率,极大提高了治愈率,为成功防控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也让世人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的伟大。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中医药治愈了新冠肺炎,成为中医药有效应对危急重症、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有力佐证。

中医是如何诊察疾病呢?中医的四大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望即指观察患者的表面症状,如观察面部、舌苔等部位。通过观察外表的色、形、态,可以看出患者的病情以及患病程度;闻是指通过气味以及声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比如声音高亢、口臭,心动过速等,都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问,很好理解,就是指医生喜向患者询问病情及症状,比如患者平时有皮肤瘙痒以及偏头痛等症状,通过患者的日常的症状,来判断其所患病情。当然,此种方法只是一种判断依据,并不能完全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此病,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切,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脉。因为脉搏连接着我们的五脏六腑,也与我们的血脉相通,所以通过诊脉,可以看出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加以调理。中医诊治疾病时主要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种方法,临床上绝大多数的疾病,在辨病之后必须辩证才能辨清疾病复杂的病理本质,才能确定治则治法。作为中医传承者,我们要熟练掌握四大诊断方法,认真辨病,对病人负责,对我们自己负责。

中医如何治疗疾病呢?中医的治疗方法有方剂、针灸、推拿等。方剂:根据舌苔、脉象、症候进行辨证分析后将中草药的性味、归经,以君、臣、佐、使进行配伍组方,可以水煎内服或者加工成丸、散、颗粒剂、膏方后服用。帮助机体驱除邪气、调节气血营养的平衡。针灸:依据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进针手法和深度及角度。十四经脉为:任脉、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进行治疗疾病。推拿:推拿是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人体皮肤、肌肉、关节、神经、血管以及淋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推拿可舒经活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

作为中医类学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中医意识:中医是中国传统的治病救人的技术,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关注中医,了解和学习中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疗法,提高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

2、尊重中医医师:中医医师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临床工作,他们在中医领域有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应该尊重中医医师的职业价值和社会贡献,支持中医事业的发展。

3、积极参与推广中医:我们可以积极向身边人介绍中医,分享中医所解决的健康问题及其优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相关文章、视频、报告等内容,以及参与中医宣传活动等方式,推广中医文化。

4、支持中医科研:中医领域的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支持中医科研机构的工作,并积极参与中医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

5、树立正确的中医观念:在传统与先进之间,我们应该坚信“中西并重”的观念,中医和西医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应该注重科学研究,不断探寻中医的本质和特点,推动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

最后,我想以四句话寄希望于自己,也寄希望于同道:“莫叹中医无盛景,我辈医人当作为;呕心立志继绝学,杏林春暖橘井香。”祝每个中医学子皆能成为明医。祝中医复兴,中华崛起。

关闭窗口
   

河南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