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作为一名23级新生,我有幸在《走近中医》的关爱大讲堂中,听到了一名新生如何学好中医的入门之道,也使我对于中医的学习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
本次郑玉玲教授在《走近中医》的讲座中,以其博学多才的风采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如何学好中医这一命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上过临床的青年医生都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在西医理论体系和医疗环境的冲击下,年轻中医师如何学好中医、用好中医成了一大难题。受当代科学教育体系的影响,现在社会强调唯物主义,凡“事”强调看得见、摸的着、简单易重复,然而传统中医却要求相对深厚的国学功底,系统完整的理论思维模式,要求医者具有整体观念,能够司外揣内、因发知受、见微知著。在本次讲座中,郑师以其深厚的学识,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我们介绍了中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生动地讲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核心概念,从望闻问切到六经、八纲、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体系,从中医基础到临床实践,使我对中医的理论学习步骤及临床实践重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有了理论的认识和学习,初涉临床的青年医师们,更需要实践的定心针和指路石。刚开始接触病人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病人是按课本上的描述生的病,以最简单、最常见的咳嗽一病来看,咋一看来人似风寒袭肺,再一问又觉患者痰湿蕴肺,细问之下似乎又有痰火郁肺,此时,作为临床经验较为欠缺的我们,就会摇摆不定,不知所从,轻则处方用药有失偏颇,重则不敢处方遣药。本次讲座,郑师向我们分享了三例病例,一者肿瘤病人,反复发热六年余,以薯蓣丸服药半年余,基本痊愈;二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男性左肾透明胶质瘤,患者凭借中医药治疗及西医的局部治疗,发病至今5年有余,病灶稳定,生活状态良好;三者老年女性膀胱功能异常,尿频尿急,经口服中药治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些案例,不尽向我们展示了中医的疗效。也让我更加深刻坚定了对于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告诉我们青年医师,遇病需认真辨证,谨守病机,把握核心病机,定能收获相应疗效。
郑师对中医的深入解读,不仅让我对中医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解和认识,明白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的人,绝不可仅从“病”的角度去看病。
在讲座的最后,郑师再次向我们介绍了当下党和政府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让我更加坚信,传承和继承中医药文化事业,是我们年轻一代中意人的责任和使命。
《走近中医》,让我再次对中医有了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我相信,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医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去学习和传承中医的智慧和经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近中医》不仅为我们今后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学习指明了路径,也让我跟进一步学习领悟了学习中医的真谛。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我们一定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让中医这个民族瑰宝闪耀光芒,为《健康中国2030》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