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五老”精神时,不禁会想起那些无私奉献、关爱下一代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而今天,我要特别提及的是一位在医学领域默默奉献、以行动践行“五老”精神的典范。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一位被尊称为“儿科掌门人”的女性国医大师——丁樱。她的名字,与河南中医儿科的崛起紧密相连,更与无数患儿的康复之路息息相关。从昔日的全院倒数第一,到如今的全国第一,她带领团队书写了一段医学传奇。
坚守初心,矢志不渝
1968年,年轻的丁樱从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林县河顺公社医院。那里,医疗条件简陋,缺医少药是常态。然而,正是这段基层工作经历,让丁樱深切体会到了农村群众对医疗的渴望,也坚定了她“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的初心。1974年,丁樱重返校园,进入河南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带着基层积累的临床问题,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日后的医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丁樱自幼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这份初心驱使着她不断学习、进取,也让她明白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1999年,全国中医儿科发展正处于低谷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更是举步维艰。此时,丁樱临危受命,担任儿科主任一职。面对人才流失严重、设备落后、技术滞后的困境,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丁樱深知,要改变儿科的现状,必须打破“门门通门门松”的尴尬局面,走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她率先提出“专业分化”的理念,聚焦小儿肾病、呼吸、脑病方向,发展风湿免疫、小儿神经内科、遗传代谢、生长发育等相关专业。同时,她带领团队积极学习国内外前沿医学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儿科的空间规模、诊疗配置、就医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床位数量、日门诊量翻了十多倍,从过去的25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609张,从仅20多人的团队壮大到现在的371人。儿科的专业特色、业务水平、年业务量等在国内同行业稳居第一位。
发展学科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丁樱深知,要想改变儿科的困境,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发展学科优势病种,打造中医药疗法的核心竞争力。她带领团队研制院内制剂,推广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应用。这些制剂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亲民,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她提出了儿童肾病“扶正祛邪,序贯辨治”理论,将小儿肾病“标本”辨证分型体系写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她还开创了河南省中医儿科肾病专科,创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医阶梯治疗方案,首倡儿童规范应用雷公藤制剂临床应用方案。这些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提升了科室的专业性和核心竞争力。也推动了中医儿科学科的发展。
育人为本,培养医学人才
丁樱深知,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她不仅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升,更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她积极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多接触病人、多参与临床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
在她的带领下,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本科专业得以全面招生,还开设了适应儿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儿科五加三一体化专业,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她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推动中医儿科学科的发展。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贡献,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的生动体现。
医者仁心,造福患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丁樱的事迹不仅展现了她作为医者的专业素养和精湛医术,更体现了她作为医者的责任和担当。她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将患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她以高超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德赢得了患儿家长的信任和尊敬。她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她还开创了河南省中医儿科肾病专科,创立了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医阶梯治疗方案,首倡儿童规范应用雷公藤制剂临床应用方案,为无数患儿带来了福音。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在丁樱的带领下,河南中医儿科实现了从“吊车尾”到“王牌学科”的华丽转身。丁樱本人也荣获了“国医大师”的殊荣,成为河南首位女性国医大师。她的成功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勇于担当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以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德赢得了患儿家长的信任和尊敬。她的事迹不仅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更是对“五老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深刻领会“五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尊重、爱护并学习这种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将“五老”精神发扬光大,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